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管理 > 行業要聞 > 行業百態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近日,國務辦公室舉行發布會,工信部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要深挖傳統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潛力,推動傳統產業“擴綠增效”。在擴大綠色能源使用方面,加快氫能在傳統產業應用就是一個重要方向,把清潔低碳氫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等行業應用作為重點,加快推動實現規模化突破。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記者注意到,工信部、*發改委、*能源局于2024年12月30日聯合印發的《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裝備支撐和技術推廣取得積極進展,清潔低碳氫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等行業實現規?;瘧谩薄?/span>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半年左右,工信部兩次提及低碳氫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等行業的應用,將對行業產生哪些積極影響?目前清潔低碳氫在這些行業的應用整體進展如何?還有哪些問題待突破?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從“示范驗證”轉向“產業化攻堅”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工業深度脫碳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現階段我國亟需推動高排放行業低碳轉型?!爱斍?,我國在氫冶金、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綠氨、綠醇等方面都有技術突破,工信部通過兩次政策加碼,旨在推動氫能從‘示范驗證’轉向‘產業化攻堅’,將助推‘難以減排領域’深度脫碳。”工信部電子五所服務型制造研究高級工程師劉夏青對《能源報》記者表示。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委書記、長肖邦國說:“這體現了我國的政策導向,就是要持續推動能源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優化,不僅要從供應側優化,也要從需求側著手。氫能利用在冶金行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是推動鋼鐵行業綠色轉型的關鍵技術?!?/span>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在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教授張娜看來,《實施方案》提出,以拓展清潔低碳氫在工業領域應用場景為著力點,加快技術裝備產品升級,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新增長點,說明*層面已明確將綠氫等低碳氫作為解決工業深度脫碳難題的關鍵技術路徑,從而為氫能產業鏈提供了清晰場景與市場預期,有利于引導資源投向工業應用及關鍵技術攻關,培育一批產業生態主導力強的企業和產業集聚區。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經濟性仍是主要問題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氫能作為清潔能源載體的戰略價值日益凸顯,而目前氫氣的產能和產量與能源轉型的實際需求之間仍存在顯著差距,綠色氫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睆埬日f。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在氫冶金已經落地的項目中,河鋼和寶鋼走在前列。張娜向記者舉例,比如,寶鋼的湛江項目,是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相對傳統高爐減碳60%以上,未來綠氫、綠電廣泛應用后,可達到減碳90%的效果,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萬噸以上,相當于在湛江再造一個500平方千米的森林。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但這些都屬于摻氫冶煉,沒有實現純氫冶金?!眲⑾那喾治龇Q,主要原因還是受制于技術不夠成熟,鋼鐵企業對持續生產的穩定性要求高,且從經濟性的考量上“算不過來賬”。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對此,肖邦國持類似觀點?!袄?,在鋼鐵行業,氫冶金的應用,可能近幾年內的發展空間還比較有限,主要是因為成本問題?!?/span>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再看石化化工領域,在綠氫的相關產業鏈上,金風科技在興安盟的可再生能源制綠醇項目推進速度很快。同時,華電遼寧調兵山綠色甲醇項目也即將啟動建設。在可再生能源制綠氨項目方面,目前國電投吉電股份的大安10萬噸綠氨項目、*能源集團鄂爾多斯50萬噸綠氨項目等已投產。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無論是綠氨還是綠醇,比較好的銷售出路都是售賣給馬士基這樣的國際航運巨頭,從而幫助其實現綠色航運,航運巨頭也愿意支付這些產品的綠色溢價。然而,燒氨的發動機在航運中并不成熟?!眲⑾那嗾f,因此,綠色航運對綠氨需求較綠醇更少。綠氨作為化學原料銷售,成本遠高于化工行業生產的氨。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主要的問題還是經濟性問題,誰來承擔綠色溢價?”劉夏青向記者說,如何持續降低生產成本,使綠氫與傳統工藝生產成本接近,是企業的核心訴求和行業關注焦點。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業內呼吁完善激勵政策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如何更好地讓氫在傳統工業中發力,從而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形成經濟新增長點?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張娜建議,首先要破除制度障礙,完善激勵政策。建立綠氫與溯源體系,需制定覆蓋綠氫生產、儲運、應用各環節的統一綠氫標準,同步對接歐盟RF—BO等國際體系,為綠鋼和綠氨、綠醇出口掃清障礙。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同時,也要用好財政政策。一方面,要支持企業研發多技術路線的制氫、氫發電設備,推動大型風光基地配套建設儲氫設施,降低技術成本;另一方面,要鼓勵風電、光伏及燃氣發電企業應用這些設備,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壓低制氫、儲氫及氫發電成本?!?/span>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劉夏青也提出,可嘗試建立綠氫溢價補償機制,通過碳市場收益反哺綠氫項目。對氫能冶金、綠氨、綠醇等示范項目給予產能置換政策傾斜。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在核心技術方面,劉夏青認為,應依托企業,采取“研發、示范、生產、推廣”一體化整合模式,加快制氫技術裝備研發,集中攻關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電解水制氫技術;圍繞低成本、長壽命、大容量電解槽和制氫技術,開展系統集成、關鍵原材料和組件技術攻關,解決電解水制氫系統柔性耦合間歇、波動可再生能源工程技術。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此外,不妨探索‘飛地經濟’模式,鼓勵東部企業到西部風光資源富集地區建設‘制氫—化工’基地,享受當地電價優惠和稅收減免政策。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建立氫能產業協同示范區,實現綠氫跨區域調配?!眲⑾那喾治龇Q,“例如,河北張家口的綠氫可通過管道輸送至北京、天津的化工園區,降低運輸成本30%。強化工業用氫場景開發,制定鋼鐵行業氫能替代路線圖,在煉化行業推行‘綠氫配額制’,鼓勵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綠氨綠醇,并予以政策支持?!?/span>
line;text-indent:2em;font-size:20rem !important;">
line;text-indent:2em;text-align:justify;font-size:20rem !important;">
版權與免責聲明
爆品推薦
您認為該新聞
很好,強力推薦給其他網友
還行,值得推薦
一般,不值得推薦
較差,根本不用看
網友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