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主要經營:西門子S72/3/400、S71200、S71500全系列,觸摸屏6AV,DP接頭,6XV總線電纜,通訊模塊6GK系列,SITOP電源6EP系列。變頻調速器MM4,6RA70,6RA80系列及各種附件板子6SE7090,C98043等系列,6SE70,MM4系列及變頻調速器配件。數控伺服6SN,6FC,S120,G120。產品全新原裝,質保一年。
鏈接1]6ES7322-5HF00-0AB03:選擇I/O模塊,插入到ET200M站的各個槽位中;。在OB82自己的局部變量里包含有有缺陷模塊的邏輯基地址和4個字節的診斷數據。4.開關量輸出模塊:SM322;可提供8路開關量輸出,為繼電器輸出方式;分為4組每兩路公用一個公共端。
二、 下面介紹PC與S7-300經過路由器無線連接的配置 【192.168.0.1為路由器的IP】
診斷CP343-1與路由器的連接(CP243-1與路由器的連接省略)
設置S7-300的PG/PC接口中。
建立變量表來監控DB塊的數據,測試無線連接狀況。【連接*】
四、測試程序:
1、測試S7-200讀取S7-300的數據【S7-200將S7-300從DB10.DBB0開始的10個字節的數據,讀取到本地VB0開始的10個字節中】打開S7-200的狀態表和S7-300建立好的變量表,進行監控狀態。(轉發暗號:億維價值觀:誠信、責任、合作、創新)
將S7-200“ VB0-VB9”添加到狀態表 S7-300“DB10.DBB0-DB10.DBB9” 添加到變量表【初始“0”】
將s7-300“DB10.DBB0—DB10.DBB9”寫入相應的數,然后在s7-200狀態表監控相對應的數據。
2.測試S7-200寫數據給S7-300。【S7-200將VB10開始的10個字節的數據,寫入到S7-300從DB10.DBB10開始的10個字節中】
將 S7-200 VB10-VB19 添加到狀態表 S7-300 DB10.DBB10-DB10.DBB19 添加到變量表【初始“0”】
將s7-200 “VB10-VB19”寫入相應的數,然后在s7-300 對應的DB塊中監視其狀態。
6ES7322-5HF00-0AB047:為什么用商用數字萬用表在模擬輸入塊上不能讀出用于讀取阻抗的恒定電流?默認地址2。對于這種用戶向導設計,在當前掩碼中的所有輸入項都完成并正確之 前,你不能輸入一個新的掩碼。 PID控制器的背景數據塊DB5,結構與FB5的變量定義相對應。
第五步 配置連接數【*多連接8路】以太網模塊要占用地址,建議放在*插槽
連接數:根據實際的連接數配置
第六步
1.選擇客戶機連接【s7-200為客戶機】
2.【03.02】----03:單邊通信02: S7-300CPU模塊的插槽號
【10:00】 ----1:固定 0:連接號 00:s7-200CPU模塊的位置
3. 輸入CP343-1的IP地址【在S7-300的硬件組態中設置】
4. 單擊“數據傳輸”,進入配置窗口。
注意:連接號一定要記住,在編程的時候會應用到
第七步
1.選擇向服務器讀取數據
2.選擇讀取數據的大小【*212個字節】
3.數據的對應關系。 【把S7-300“DB10.DBB0開始的10個字節”的數據讀取到本地“VB0開始的10個字節”中】
4.配置完后點擊【新轉輸】
注意:傳輸號要記住,在編程中要應用到
6ES7322-5HF00-0AB0中央處理單元CPU是在O號機架上。 信息:“Pump 1 is on” 依據緊急閥的狀態存貯12或14,即發送緩沖區中待發送的ASCII碼(十六進制) 字母數。重要事項:重新設置PG/PC之后,與CPU之間的通訊只能通過MPI或MPI/DP接口來建立。占用2個地址字節。
第八步
1. 選擇向服務器寫入數據
2. 選擇寫入數據的大小【*212個字節】
3. 數據的對應關系。【把本地“VB10開始的10個字節”的數據寫入到S7-300“DB10.DBB10開始的10個字節”中】
4.配置完后點擊確認
注意:傳輸號要記住,在編程中要應用到
第九步 選擇保護[通信子程序在S7-200占用的V區地址,不能與編寫程序時用的V區地址重復]
第十步 配置完后點擊【下一步】
第十一步 完成以太網通信配置 點擊【完成】
6ES7322-5HF00-0AB0 通過CP243-2AS-i通信處理器,S7-200CPU可以作為AS-i的主站,*多可以連接62個AS-i從站,接入496個遠程數字量輸入/輸出點。使用RK512,提供有*的數據完整性,程序3964(R)當傳送信息數據時,程序3964(R)將控制字符(安全層)添加到信息數據上。CPU的存儲空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24K字節的工作存儲區,用于存儲用戶程序。按常規組態DP從站。R038:實際電樞直流電壓,裝置未解封狀態其值應接近為0。
在手機上查看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